搜索

湖南异地商会联合会
湖南协作异地商会指导服务中心

返回首页    |    联系我们    |    在线留言

文化湘商

CULTURAL XIANG MERCHANTS

客户服务热线:
0731-85215001 
邮箱:hnshgov@163.com
公司地址:湖南省长沙市芙蓉区芙蓉中路二段80号顺天国际财富中心1506室

资讯详情

翻古:老湘乡的历史渊源

【摘要】:
旧域湘乡,就是俗说的老湘乡。也就是五0年前的湖南省湘乡县,这里说同一种古方言——湘乡/双峰话。旧域湘乡,古称龙城,湘乡县、湘南县、楚南地区,多指这同一地方,位于湖南省中部,建县历史超过2000多年。老湘乡县在清咸丰以后分上、中、下三里,上里即现在的娄底市娄星区及涟源市杨家滩一带,中里即现在的双峰县,下里即现在的湘乡市;下里为县治所在,故称首里。知县驻县城(今湘乡市),设县丞分驻永丰(今双峰县),设

旧域湘乡,就是俗说的老湘乡。也就是五0年前的湖南省湘乡县,这里说同一种古方言——湘乡/双峰话。旧域湘乡,古称龙城, 湘乡县、湘南县、楚南地区,多指这同一地方,位于湖南省中部,建县历史超过2000多年。

老湘乡县在清咸丰以后分上、中、下三里,上里即现在的娄底市娄星区及涟源市杨家滩一带,中里即现在的双峰县,下里即现在的湘乡市;下里为县治所在,故称首里。知县驻县城(今湘乡市),设县丞分驻永丰(今双峰县),设巡检分驻娄底(今娄底市娄星区)。这里历史悠久,人杰地灵,英才辈出,是名符其实的湘军故里。

由于历史的原因,这里已分析于两市一区,成为其中的一部份。本文所议,就是要从湖湘文化的高度、从湘军源地的高度,建设长株潭两型社会的高度,设立省辖湘乡市,统辖旧域湘乡,以确保文化的传承,域内资源的整合,促进经济的发展。以达山同脉、水同源、地同性、人同根之盛况,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一、容史之需

旧域湘乡历史悠久,人文厚重。今日湘乡,体量过少,难容巨史。从而引发了蒋碗故里之争,国藩故里之争,湘军源地之争。一个行政区域,要容纳得其历史的所载,强行的分割,模糊了人们的认知,故人云:灭人之国,必先去其史,如果当这份历史开模糊、争论,那必将逐渐的消亡。

西汉哀帝建平四年(公元前3年)皇帝刘欣将涟水流域赐给长沙王子刘昌,封他作湘乡侯,这是湘乡建置之始。据此算起,至今有2020年了,其域辖界线非常清楚,为“涟水流域”,当然按现在的说法,这只是一个模糊的定论。

两千多年来,尤其是近代,在“涟水流域”这片热土上,走出了不少说着湘乡话的湘乡人,历朝历代,灿若星辰,其中不泛“文能安邦,武能定国”的杰出人物。诸如:三国蜀相蒋琬,元代文豪冯子振,湘军统帅曾国藩,收复新疆的“飞将军”刘锦棠,辛亥革命先躯龚铁铮,共和国军事家、红军杰出将领黄公略,大将陈赓、谭政,无产阶级革命家、我党我军杰出的政治工作者李卓然,中将丁秋生,国际诗人萧三,著名儿童文学家张天翼,爱国将领宋希濂,一代报人成舍我,“中国佛教最杰出高僧”虚云法师。

一代伟人毛泽东、我党早期重要领导人蔡和森,分别在湘乡东山学校和湘乡二中求学。

新中国成立后,又走出了贺国强、成思危、宋文汉、丁一平等党和国家、军队领导人。

说起湘乡,历史的回声依然清晰可闻,激荡在湘乡大地乃至整个中国,光照千秋。自18世纪中期以来,在整整半个多世纪里,以晚清中兴重臣“曾湘乡”、湘军统帅“曾剃头”——曾国藩为代表的湘乡人,在中国近代史上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曾国藩(1811年11月26日-1872年3月12日),初名子城,字伯涵,号涤生,汉族,湖南湘乡(今双峰县荷叶镇)人。晚清重臣,湘军之父,湘军的创立者和统帅者。清朝战略家、理学家、政治家、书法家、文学家,晚清散文“湘乡派”创立人。晚清“中兴四大名臣”之一,官至两江总督、直隶总督、武英殿大学士,封一等毅勇侯,谥曰“文正”。毛泽东曾说:“予于近人,独服曾文正。”表达出对这位已故乡人的推崇之情。

不管是“无湘不成军”,还是“自古无湘不成军,天下湘军出湘乡”之说,并以“以一县之兵,征伐十八省”的战绩,立下了“以百里之地荟萃群才,以一军之威维系全局”的奇功。这些都中华历史上不可或缺的事实。

然而还不止于此,是域女杰,亦写华章。但是仅于此,已足够大了。可是这些,又那能是时下一个小小的湘乡县所能容纳?涟水若失上游,孙水、湄江、测水不入其中,岂有眼下为伟岸?小湘乡难容巨史,历史呼唤大湘乡!

二、人和之需

旧域湘乡,人文深厚,仅其独特的语言特色,湖湘文化中转站的独特地位,已经紧紧地将这里的人们联系在一起了。

湘乡话属于古殷语系,重鼻音,属古方言区,是中国方言中最难懂、最难学的方言之一,是目前全国保存最完整、最古老的两个古语之一,通行于整个老湘乡,即湘乡、双峰、娄星、涟源四县市区,整体上发音基本一致。湘乡方言的覆盖区域不但包含老湘乡,还有韶山市。

有学者研究,湘乡话更多的是唐宋官话正脉。世事轮回,1949年10月1日,毛主席在天安门城楼上,用浓厚的湘乡话,庄严宣布新中国成立!像“中”,毛主席说成了“东(dong)”,“国”说成了“刮(gue)”,“从”说成了“岑(cen)”,等等。当下双峰人还骄傲地说,毛主席站在双峰人这边之说。话说当年,毛泽东就读于湘乡东山学校,同学们因讨论发生了争执,找毛泽东论理,看他站在那一边。毛泽东就说了一句:“我站在真理这边”。这下中里双峰人就说,毛泽东站在我中里一边,一直传到了今天,在湘乡话中“真理”与“中里”是同音的。在毛主席的诗词里,更是大量用到了湘乡话。如:“齐声唤,前头捉了张辉瓒”。齐声唤,湘乡方言里表达的意思就是“一声喊”,例如:打个110,警车一声喊就到了。

湘乡话尽管“十里不同音,百里不同语”,但有一个共同的特征就是鼻音重,现在都有人说 “长沙里手湘潭漂,湘乡嗯安做牛叫。”长沙里手的意思是指长沙人喜欢充里手,好像天上的事晓得一半,地上的事全知。湘潭漂的这个漂字,这里不是漂亮的意思,而是指嘴巴会讲,夸张点说就是死的讲得活,水上点得灯。湘乡嗯安做牛叫,是因为湘乡人说话鼻音重,如同牛叫。这个“嗯安”,为湘乡土词语,发音为ngnga,即“我”。 尽管这有点贬损甚至侮辱湘乡人,却是形象生动的俚语。

就是这个难懂的湘乡话,曾两度被提议为国家标准用语。第一次是曾国藩的时候,当时慈僖太后都答应了,但因曾文正公公务繁忙,还没来得及把拼音方案弄出来就仙逝了,实在遗憾!第二次是文革时期,有马屁精专门向主席提议,把湘乡口音做为标准音,但主席没有表态。因为主席知道,推广湘乡话实在太难了。

湘乡话,无论属于古殷语系,还是唐宋官话正脉,作为古楚语的最后一支,不管从哪个角度,都应该好生保护起来,一直传承下去。统辖管理有助于人们交往,文化的传承,更好地实现人和的繁荣景象。

湖湘文化,以宋代胡安国为开创者,历胡宏、张拭、王船山、曾国藩、谭嗣同、杨昌济,以至毛泽东,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以理学的道德精神与经世致用的实事实功相结合,这种学术文化的特色一直延续到近代……近代史上湖南人才辈出,虽然他们的政治立场可能很不相同,但其讲理想、重经世的学术文化风格却是—致的。”在老湘乡语系中的曾国藩、毛泽东影响了一个多世纪的湘人、国人,还将影响着明天的国人。

湖湘文化的精髓人们普遍认同:“心忧天下、敢为人先、百折不挠、兼收并蓄”。关于发展,有的学者认为经历了四个阶段:南宋时期的第一次大融合形成了古代湖湘文化;洋务运动时期的第二次大融合,使以经世致用为特征的湖湘文化兴盛于一时;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的第三次大融合,使湖南省风气大开;新文化运动以来的第四次大融合,是湖湘文化发挥巨大社会功能的时期。有的学者指出近代湘军的崛起,堪称湖湘文化重要的发展阶段,湘军深远的影响成为弘扬湖湘文化的动力。曾国藩对湖湘文化的传承起了重大作用。由此看来,旧域湘江乡作为湖湘文化的中转站,是不为其过的,这份文化需要原域人们去传承和发扬。这是湘乡人时下应该担负的历史责任。

三、融城之需

2015年,国务院批复同意《环长株潭城市群发展规划》是贯彻落实长江经济带重大国家战略的重要举措,也是《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出台后国家批复的第一个跨区域城市群规划,对于加快中部地区全面崛起、探索新型城镇化道路、促进区域一体化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环长株潭城市群以长沙、株洲、湘潭为中心,外围分别发展常德、岳阳、衡阳、娄底4个次级城市圈(带)。总面积9.96万平方公里,人口4000多万,GDP占全省79%,是湖南重要的一大区域,对全省的经济发展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从这一规划可以看出,湘乡进不了核心城市圈,定位于都市卫星城市,而娄底定位于外围节点城市,两者都处在新能源新材生进制造业发展带上,其在功能趋同。如从析出湘乡,让湘谭快速融于入长沙,将旧域湘乡打造成大长沙的后花园,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和可操作性。

水府庙库区处在娄星区、湘乡、双峰的交汇点。以此为基础,统一规划,统一建设,统一管理,将这一国家级的湿地公园建设好,具备大长沙天然后花园的功能,且这一地区道路设施较为完善,只需将建设中的湘中大道,从双峰过水府庙延伸到湘乡即可,而且路程不长。从而达到新湘乡北有上瑞高速和娄湘高等级公路,中有城市公路,南有三二0国道,交通将十分便利。

设娄底市本是无奈之举,三十多年来早有存废之争,资江文明与湘江文明在这里不时发生碰撞,娄底在区域内缺乏向心力,将新化冷江析出,以此为核心还可以依托梅山文化,打造一个全新的梅城。

湘乡、双峰、涟源、娄星区近五十年来,其行政归属变更数次,好象都没有找到自己的归属感,湘乡原与双峰同属邵阳专区,也是1965年7月,改属湘潭专区。作为湘谭的尾巴,其发展明显低于全市水平。设立省辖湘乡市,在利于该区域经济的发展。更有利于大长沙两型社会的建设。

四、庸绩之需

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已到了一个关健的节点,这是一个庸绩着著的伟大工程,需要不断的释放新的正能量。一个民族的复兴,最重要的是文化的复兴。

这里曾经是大湘西与长沙的中转站。据《双峰县志》记载:“明万历年十八年(1590)改名永丰镇”。据此,双峰县永丰镇已有四百多年的历史了。永丰作为区域性中心也由来已久,早在乾隆三年,湘乡县丞驻永丰(当时叫永丰市)管辖16都,即湘乡中里(今双峰县全境)。上世纪初,永丰处于湘潭与宝庆之中点,且为两地之间的通衢要埠。从长沙和湘潭发出的商品由于没有公路,经水路必由湘江、涟水、测水、进入湄水,从永丰着陆。1927年后,需有公路,但陆路运力与成本无法与水路相衡,仍以水路为主,那时的永丰其繁荣远胜于湘乡县城。难怪著名作家朱剑宇曾发出这样的感叹:“永丰如果不毁了文塔、关圣殿、双峰书院,再改造几条老街,保留吊脚楼,绝对不会比凤凰古城差。”永丰自1928年(民国17年)潭宝公路全线通车后,中转作用渐失。

这里曾经是农民运动的中心点。美国著名进步记者安娜·路易斯·斯特朗在《大革命在永丰》一文中,也对当时的情况作了详细的记载,见证了曾经的繁华。文中描述当时的永丰商贾云集,工商业发达,有12000多人的集镇(此数由新德伍尔夫传教士告知,至本世纪初永丰镇全境亦只有88000余人),有外国的传教士,这里的农运开展得很红火,她说:“如果想了解大革命取得了什么成就,以及反动派在湖南农村当时进行的活动,仅仅在长沙采访是不够的。长沙以南一百英里处有个叫永丰小镇,还有它的县城湘乡,所有的外国人都确认那儿曾是革命的‘最赤化’的两处地方:……在永丰和湘乡,农民协会和工会确实赶走了一些外国人,把他们的房屋作为协会的总部。”

这里曾是中共湖南省委所在地。大革命时期,永丰区域(即今双峰)有党支部18个,党员220人,到解放前永丰区域有1107名党员,占全省的10%。在1939年至1942年间,湖南省委就设于永丰区域。

旧域湘乡,位处湘中,乃三湘四水的三湘之一(三湘仍存争议,湘谭、湘乡、湘阴三湘属其一),在中华发展史上创下了不朽的传奇,留给了世人并以“以一县之兵,征伐十八省”的战绩,立下了“以百里之地荟萃群才,以一军之威维系全局”的奇功神话。设立新湘乡市,必将在中华复兴的征途上再创辉煌,再建伟业。

(题图摄影 向哥)

作者:李全红,男,双峰县永丰镇人

>
>
>
翻古:老湘乡的历史渊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