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湖南异地商会联合会
湖南协作异地商会指导服务中心

返回首页    |    联系我们    |    在线留言

文化湘商

CULTURAL XIANG MERCHANTS

客户服务热线:
0731-85215001 
邮箱:hnshgov@163.com
公司地址:湖南省长沙市芙蓉区芙蓉中路二段80号顺天国际财富中心1506室

资讯详情

看看,这些湖南名人是这样过年的!

【摘要】:
新湖南客户端记者朱晓华 实习生胡璇综合整理众所周知,春节是中华民族最悠久最隆重的传统佳节,是举家团圆、访亲拜友、除旧布新、迎禧接福的日子。这样的重要时刻,名人们都是怎么度过的呢?新湖南客户端特为您盘点,看看这些湖湘名人的过年趣事!一、最“穷酸”——曾国藩借钱过年清道光二十一年1841年12月21日,已任翰林院检讨(从七品,大约相当于国家部委的副处级)的曾国藩在给父母的一封家书中写道:“男今年过年,

新湖南客户端记者 朱晓华  实习生 胡璇 综合整理

众所周知,春节是中华民族最悠久最隆重的传统佳节,是举家团圆、访亲拜友、除旧布新、迎禧接福的日子。这样的重要时刻,名人们都是怎么度过的呢?新湖南客户端特为您盘点,看看这些湖湘名人的过年趣事!

一、最“穷酸”——曾国藩借钱过年

清道光二十一年1841年12月21日,已任翰林院检讨(从七品,大约相当于国家部委的副处级)的曾国藩在给父母的一封家书中写道:

“男今年过年,除用去会馆房租六十千外,又借银五十两,前日冀望外间或有炭资之赠,今冬乃绝无此项,闻今年家中可尽完旧债,是男在外有负累,而家无负累,此最可喜之事。”

一位翰林院的七品官,靠租房子栖身不说,还要靠借钱才能过年。有人说这是曾国藩向父母哭穷,我倒觉得,哭穷或许不假,但与其说是向父母哭穷,倒不如说是向朝廷哭穷、叹苦经更为恰当些。

从史书记载可知,清政府沿袭了明王朝的低薪制,给官员的薪俸定的非常低。像曾国藩这样的七品官,年俸是90两白银,还有45斛(相当石)大米,换算成现在的购买力,满打满算,其年收入也不过2万多元钱。

可作为一个京官,有些开销是万万不可省的。首先房租是一个大头。朝廷命官当然要租一套像点样子的房子,总不能和剃头的、卖菜的、开杂货铺的挤在一个大杂院里,那不仅自己没面子,更有失朝廷体统。道光二十年8月,曾国藩租了一个小四合院,一年的租金是160两白银。显然,仅此一项,就要花去曾国藩一年的薪俸还不够呢!

其次,既然在官场上混,免不了要交往,要应酬,要编织自己的人际网络。人家请客你不去,是不给面子;吃了别人的请,你不回请,是不懂规矩。长此以往,你还怎么在官场上混?何况曾国藩原本就是一个喜欢交朋友的人。所以在人际交往、请客吃饭、随份子方面花的钱是非常多的。据不完全统计,仅道光二十一年这一年他请客吃饭加随礼就是110两白银,几乎和他这一年的薪俸收入差不多了。

第三,一项大的花销是购置官服和给付车马费等。据记载,当时大臣的车马费,一顶轿子、一辆马车,还有仆人,一年要800两白银,这是曾国藩年收入的六倍多。曾国藩刚到京都当官,当然买不起轿子,但重要场合也不能走着去。有学者查阅《湘乡曾氏文献》中道光二十一年的账本,曾国藩雇了七八十次车,加上购买春夏秋冬四季官服,他花销458两白银。他的收入是120多两,“家政”赤字这一年就达到330多两白银。

曾国藩之所以有这么大的“家政”赤字,是因为小京官没有养廉银,也没有下属孝敬。不过,曾国藩虽穷却也有其度日妙招,一靠来京做官前在湖南主要富商“打秋风”得来的1500多两白银的资助,二靠地方官来京办事时馈赠的冰敬、别敬(夏天送的叫冰敬,冬天送的叫炭敬,分别时送的叫别敬)虽说每笔不多,但曾国藩道光二十一年共收12笔,计有97两白银。对他来说也是一笔不小的收入。第三,就只有靠借贷了。道光二十一年年底曾国藩借了50两白银才过了年,道光二十二年年底借债总数高达400两了。当然,当时北京的这些商人也喜欢借钱给京官,一则京官的信誉比较高,一旦外放做地方官有钱了,还钱是比较痛快的。二则这也好比购买了一种“期权”,也图日后有个好的回报。所以,小京官哭穷,多半是哭给朝廷和有实权的京官看的,没有几个通过正途(进士、举人)出身的京官主动辞职回家种田的。

曾国藩后来坐到了两江总督这样的高位,还克己奉公,内方外圆,实属官场另类。而绝大多数的地方官却是能捞则捞,能贪则贪,恨不得千百倍地找补回来。所以依我看,高薪未必能够养廉,但薪俸过低,使官员靠合法的收入过不上有尊严的体面生活,恐怕也很不妙。

二、最敬业——左宗棠过年出队

左宗棠比曾国藩小一岁,寿命则长了一旬有余。近代作家吴光耀撰《纪左恪靖侯轶事》,文中对话相当生动,比小说还要精彩。左恪靖侯即左宗棠,他因军功封为恪靖侯。字里行间,此老之雄健活脱如画。用现代白话翻译出来,就是下面这段文字:

正月初一那天,左宗棠问左右今天是什么日子,都说是过年。左宗棠又问道:“娃子们都在省城过年吗?”大家异口同声地回答:“是的。”左宗棠却眉头一皱,下达命令:“今日不准过年,要出队!洋人乘过年偷袭厦门,娃子们出队,我当先锋!”正巧总督杨昌浚来拜年,从旁劝阻道:“洋人怕中堂,自然不来,中堂可以不去。”左宗棠不干,他说:“这句话哪里可靠?往昔我以四品京堂攻打浙江长毛,并非他们怕我才溃败。还是要打,怕是打出来的!”杨昌浚仍不停地挡驾,左宗棠老泪纵横,大声叫道:“杨石泉(杨昌浚字石泉)竟不是罗罗山(罗泽南,战死疆场的湘军名将)的门人!”将军穆图善也来拜年。左右通报将军到了府中,左宗棠怒喝一声:“穆将军他来干什么?他在陕西、甘肃害死我的部下刘松山(湘军名将),我还有好多部下给他暗害!”他一边痛骂,一边泪流满襟。杨昌浚赶忙解释:“中堂在此是元帅,宜雍容坐镇;就算要去打洋人,也应当是将军、总督去打。”左宗棠说:“你们两人已是大官!你们两人去得,我也去得,还是我去!”杨昌浚继续劝阻:“我们固是大官,但不如中堂关系大局和全局。”左宗棠好一阵没吱声,然后语气稍稍和缓,对杨昌浚说:“既然如此,那你们两人也不必去,命令各位统领去;各位统领不得一人不去!”此前,洋人侦察厦门至福州一带无重兵把守,想乘虚而入,在春节这天用大队兵船袭击厦门,然而他们在途中用望远镜发现厦门沿海的各个山头全都是左宗棠的军队严阵以待,立刻望风转舵,都说:“中国的左宗棠厉害,不可贸然进犯!”

中法战争,尽管冯子材将军取得了镇南关大捷,但由于清军海战失利,军费缺口太大,最终以一纸和约收场。左宗棠从邸报上看到《中法新约》的详细条文,极其悲愤,顿时恶气攻心,呕血晕倒。在病榻上,他仍大声疾呼:“出队,出队,我还要打!这个天下他们久不要,我从南边打到北边。我要打,皇帝没奈何!”

光绪十一年(1885)夏末,左宗棠含恨而逝,一代豪杰,死不瞑目。他死后,清军将士都松了一口气,原因很简单:过年那天,大家可以心安理得地赌钱喝酒了,不用再出队。

三、最勤劳——雷锋过年捡粪

一九六一年春节这天早晨,建设街小学的三个小朋友被四处的鞭炮声,锣鼓声吸引到街头上来了。他们想去看看秧歌,就向锣鼓喧天的地方奔去。跑到半道上,远远看到一个肩上挑着担子、手里拿着铁锹的解放军叔叔。走近一看,原来是雷锋。“雷锋救叔,春节好!”三个小朋友欢快地敬了个礼。“好啊,小朋友们好!”雷锋亲切地问,你们去看秧歌么?” 孩子们点点头,看到雷锋挑的粪筐里已经装了不少粪肥,就惊奇地问道:“雷锋叔叔,过春节你还捡粪啊!”“春节是个好日子嘛。”雷锋放下担子对他们说,“党号召大办农业,咱们抓空几捡点粪,也是支援农业啊。”

四、最浪漫——熊希龄自制贺卡庆祝过年

一位收藏家收藏的熊希龄先生与妻子毛彦文女士精心制作的新年贺年卡,为我们揭开了熊希龄这位“湖南神童”的别样过年方式。

熊希龄,中国近代史上的一位传奇人物,近代中国为慈善教育事业“裸捐”第一人,因此他还被誉为“慈善之父”、“霖雨苍生”。1870年7月23日出生湖南凤凰,他天生聪慧,有“湖南神童”之称。15岁中秀才,22岁中举人,25岁中进士,后被钦点翰林。1913年,当选为民国第一任民选总理。晚年致力于慈善和教育事业,1920年创办驰名中外的香山慈幼院。1937年12月25日,他在香港逝世,享年68岁。1992年5月17日,熊希龄骨灰归葬北京香山熊希龄墓园。

在他的一生中,有三位女性,深深影响了熊希龄。一是他的母亲吴氏夫人,继而是他的前妻朱其慧,最后一位就是他的续弦毛彦文。特别是他与毛彦文的结合,更具戏剧性。熊希龄晚年丧妻,能获得比他年小28岁的大才女毛彦文博士的青睐,完全是熊希龄的人格魅力与博爱之心,让毛彦文为之怦然心动。最后,她决定以身相许,结为秦晋之好,一时传为佳话。

这张照片,可见是精心拍摄,光照充足,构图四平八稳。熊希龄居中,孩子们无拘束的或坐在跷跷板上,或坐在玩具小车上,围绕左右。熊希龄的新婚妻子毛彦文,则站在熊的身后,双手放在熊的肩膀上,可见夫妻恩爱,志同道合,齐心协力从事慈幼教育事业。毛彦文成为熊希龄从事慈幼事业的精神支柱与得力助手。一幅天伦之乐图,跃然纸上,令人艳羡不已。

毛彦文,作为民国的大才女,中国第一个留学女博士,此时此刻,温柔贤淑,尽显贤妻良母的良好品德。从照片上,我们也不难看出,当时熊希龄神情怡然,志满意得,仿佛仍沉浸在新婚后的甜蜜幸福生活之中。

贺年卡上的照片拍摄的时间,当在1935年熊希龄与毛彦文结婚至1937年熊希龄去世之间,最有可能是拍摄于1935年秋。1935年,他们夫妇新婚后,回到北平香山慈幼院,与慈幼院的遗孤们,留下了这一珍贵的瞬间。

熊希龄创办的北平香山慈幼院,是当时国内唯一最完善,也是最早设立的慈幼教育机构,倾注了他的大量心血。 熊希龄不仅有扶孤助困之心,更怀匡国济时之志,进则心怀天下,退则爱民如亲,堪称道德典范,令人万世敬仰!

细看贺年卡上的照片,只见熊希龄的怀中,还抱有一位年幼的孤儿,可谓“老安少怀”,真是别出心裁。贺年卡如此写道:“老安少怀,恭贺新禧,熊希龄、毛彦文鞠躬”,可惜未署时日。“老安少怀”,语出《论语·公冶长》,其意思是说“使老者安逸,使少者归附,形容使人民生活安定”。这正体现了香山慈幼院的办院宗旨,也是熊希龄、毛彦文夫妇的崇高愿望与美好祝福。

五、最“有趣”——毛泽东与“末代皇帝”同桌过年

1962年的春节这天,毛泽东在颐年堂内私人宴请末代皇帝溥仪,特请章士钊、程潜、仇鳌和王季范四位社会名流乡友作陪。上午8时许,毛泽东待章士钊等人入席后,一本正经、诙谐地说:“今天请你们来,要陪一位客人。”章士钊环顾四座,觉得有些莫名其妙,急切地问道:“主席,客人是谁呢?”毛泽东吸了一口香烟,环顾大家一眼,故意神秘地说:“这个客人嘛,非同一般,你们都认识他,来了就知道了。不过也可以事先透一点风,他是你们的顶头上司呢!”他的话为家宴抹上一层神秘的色彩。大家更糊涂了,都在想:“这人是谁呢?”

正在这时,一位高个儿、50多岁的清瘦男人,面带微笑,举止大方,在工作人员的引导下步入客厅。大家的目光都集中在客人身上。他既不是人们熟知的国家领导人,也不是报刊上常登载照片的著名人士。毛泽东显然也是头一次见到这个人,却像老朋友似的迎上去握手,并拉他在自己身边坐下,同时向章士钊等人打招呼,用他那浓重的韶山口音微笑着说:“你们不认识吧,他就是宣统皇帝嘛!我们都曾经是他的臣民,难道不是顶头上司?”章士钊等人恍然大悟。万万没想到这位清朝末代皇帝溥仪今天就坐在眼前。那年章士钊主持《苏报》还骂过他呢!

毛泽东指着在座的四位老人向溥仪作了介绍。溥仪态度极为谦虚,每介绍一位,他都站起来鞠躬致意,是那样的和善友好,根本看不出半点皇帝的“架子”。毛泽东对他说:“你不必客气,他们都是我的老朋友,常来常往的,不算客人,只有你才是真正的客人嘛!”正是国家困难时期,一切从简。虽说设的是家宴,却没有什么山珍海味——“燕窝席”、“鱼翅席”,更无往日皇宫溥仪皇帝常见的“满汉全席”和“御宴”。桌面上只有几碟湘味儿的辣椒、苦瓜、豆豉等小菜和大米饭加馒头,喝的是葡萄酒。毛泽东边吃边对溥仪说:“我们湖南人最喜欢吃辣椒,叫做‘没有辣椒不吃饭’,所以每个湖南人身上都有辣椒味哩。”说着,他夹起一筷子青辣椒炒苦瓜,置于溥仪位前的小碟内,见他已吃进嘴里,笑着问他:“味道怎么样啊?还不错吧!”溥仪早已辣出一脸热汗,忙不迭地说:“不错,不错。”毛泽东风趣地说:“看来你这北方人,身上也有辣味哩!”他指了指仇鳌和程潜,继续对溥仪说道:“他们的辣味最重,不安分守己地当你的良民,起来造你的反,辛亥革命一闹,就把你这个皇帝老子撵下来了是不是?”毛泽东妙语连珠,在座诸位无不捧腹,溥仪笑得前仰后合。真是酒不醉人人自醉啊!

毛泽东听说溥仪在抚顺时,已与他的“福贵人”离婚,于是关切地问:“你还没有结婚吧?”溥仪彬彬有礼地回答:“还没有呢!”毛泽东马上接话:“可以再结婚嘛!不过,你的婚姻问题要慎重考虑,不能马马虎虎。”说到这里,他深切地望了溥仪一眼,说:“要找一个合适的,因为这是后半生的事,要成立一个家。”溥仪点点头:“主席言之有理。”饭后,毛泽东要与溥仪等客人合影留念,大家非常高兴。毛泽东还特意拉过溥仪,让他站在自己右侧,附着他的耳朵说:“我们两人可得照一张像哟!”遂请新华社摄影记者为他俩拍了一张珍贵的合照。章士钊笑道:“这叫开国元首与末代皇帝。”一句话说得大家都笑了。

(新湖南客户端整合自长沙晚报、潮州日报、新浪博客)

>
>
>
看看,这些湖南名人是这样过年的!